节点
负载均衡集群中的节点用于监听负载均衡实例,并将客户端的请求根据监听和转发规则转发给后端服务器。
同一个集群下可以有多个转发节点,但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作为Master节点提供转发服务。属于一个集群的节点的VRRP路由ID必须相同。
节点生命周期管理:
- 新建节点:设置节点的配置参数。
- 部署节点:将节点的配置文件下发到指定机器,提供转发功能的机器可称为转发实例,当节点状态为Master时,表示集群中的节点可正常提供负载均衡转发服务。
- 下线节点:当不需要节点提供服务时,可下线节点,将配置文件从转发实例上删除。
- 删除节点:删除节点的配置文件信息等。
入口:在云管平台单击左上角导航菜单,在弹出的左侧菜单栏中单击 “网络/负载均衡集群/节点” 菜单项,进入节点页面。
新建节点
该功能用于在指定集群下创建节点。
单击列表上方 “新建” 按钮,弹出创建节点对话框。
配置以下参数:
- 名称:节点的名称。
- 集群:节点所属的集群,若无合适集群,可单击输入框下的“新建”超链接创建集群。
- 优先级:设置节点的优先级,数字越大优先级越大,优先级大的节点默认为master节点。
- 抢占模式:设置是否启用抢占模式,当抢占模式开启后,若优先级高的backup节点遇到优先级低的master节点,backup节点将抢占成为master节点。
- VRRP路由ID:设置节点的VRRP路由ID,同一集群下的节点的VRRP路由ID必须相同,不同集群下的节点的VRRP路由ID必须不同。
- VRRP网口:节点广播通告用的网卡名称。
- VRRP通告间隔:VRRP广播通告间隔,关系到故障时自动切换的灵敏度。
高级配置:默认隐藏,可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 VRRP密码:设置VRRP通信的密码,主备节点的VRRP密码必须相同,为空则密码默认为YunionLB。
- 转发实例心跳超时时间:设置转发节点部署的虚拟机心跳超时时间,当超过超时时间的虚拟机未收到心跳时,状态将变为UNKNOWN,默认为3600秒,取值范围为600~3600。
- 配置Telegraf参数:
- InfluxDB地址:用于监控数据上传通道,一般InfluxDB部署在控制节点上,格式为https://控制节点IP地址:30086。
- InfluxDB数据库名称:设置InfluxDB数据库的名称。
- 监控数据采集间隔:设置telegraf采集监控数据的间隔,默认为5s,取值范围为1~600。
- 配置模板:可根据需求自定义telegraf配置模板。
- 配置HAProxy参数:
- HAProxy线程数:设置HAProxy线程数,请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默认为1,取值范围为1~64。
- 日志输出设置:设置日志的保存位置,支持保存到本地、远端服务器等,输入格式例如“/dev/log”、IP、IP:port。为空则表示不记录日志。
- 记录HTTP日志:是否记录HTTP类型的日志。
- 记录TCP日志:是否记录TCP类型的日志。
- 记录Normal日志:是否记录正常日志。
- 请求中最大http头数:设置请求中最大http头数量,默认为101,取值为1~32767。
- 配置模板:可根据需求自定义HAProxy配置模板。
- 配置Keepalived参数:
- 配置模板:可根据需求自定义Keepalived配置模板。
单击 “确定” 按钮,创建节点。
部署节点
节点创建完成后需要将其部署在虚拟机、宿主机或外部机器上才能正常使用,部署节点的过程即将的配置文件下发到绑定的虚拟机上面。
注意
当转发节点上有监听任意IP的某个端口的服务配置时,会造成在使用该转发节点的LB实例上配置对应协议端口的监听无法正常使用。
# 在转发节点上查看监听任意IP的端口情况
$ netstat -nlp |grep 0.0.0.0:
tcp 0 0 0.0.0.0:22 0.0.0.0:* LISTEN 7120/sshd
通过查询可以发现转发节点上的sshd服务正在监听任意IP的TCP 22端口,如用户需要在LB实例上配置TCP 22端口的监听,则需要将转发节点的sshd配置文件,将"/etc/ssh/sshd_config"配置文件的#ListenAddress 0.0.0.0
改为ListenAddress <转发节点IP>
。
单击节点右侧操作列 “部署” 按钮,弹出部署对话框。
配置以下参数:
- 指定系统用户:需要使用系统管理员用户部署节点。设置项目为“system”、选择已知密码的系统用户名并输入对应密码。如不存在已知系统用户密码,可通过climc命令创建系统用户lbagent用户,并使用lbagent用户及密码部署。
说明
# 创建lbagent系统用户 $ climc user-create lbagent --password xxx --system-account # 将lbagent用户以管理员的角色加入到system项目 $ climc project-add-user system lbagent admin
- 部署类型:选择转发实例节点,请尽量选取相互独立的虚拟机、宿主机或外部机器。
- 当选择虚拟机时,要求虚拟机与负载均衡集群处于同一可用区,且虚拟机与控制节点网络连通。
- 当选择宿主机时,要求宿主机与负载均衡集群处于同一可用区,且宿主机与控制节点网络连通。
- 当选择外部机器时,要求ansible server(一般为控制节点)能够访问到目标机器。且目标机器上存在cloudroot用户,cloudroot用户支持sudo免密登录,管理员使用公钥可以免密登录cloudroot等。
说明
# 获取管理员公钥 $ climc sshkeypair-show --admin
- Yum源地址:Yum源地址,https://yunioniso.oss-cn-beijing.aliyuncs.com/iso/3.9/rpms,且建议不勾选Yum源TLS校验。
- 指定系统用户:需要使用系统管理员用户部署节点。设置项目为“system”、选择已知密码的系统用户名并输入对应密码。如不存在已知系统用户密码,可通过climc命令创建系统用户lbagent用户,并使用lbagent用户及密码部署。
单击 “确定” 按钮,弹出部署对话框,查看节点的部署情况。
若部署未执行完成,可再次单击 “部署” 按钮,在弹出的部署对话框中的单击”任务正在执行中框中“提示框的”详情“超链接,查看节点的部署情况。
节点部署完成后,将显示节点的主备以及心跳信息等。
下线节点
该功能用于下线节点,节点下线会将节点配置文件从部署主机上删除。
- 单击节点右侧操作列 “下线” 按钮,弹出下线确认对话框。
- 单击 “确定” 按钮,下线节点。
修改节点
该功能用于修改节点的配置信息。
- 单击节点右侧操作列 “更多” 按钮,选择下拉菜单 “修改” 菜单项,进入修改节点页面。
- 修改相关参数,单击 “确定” 按钮。
设置心跳超时时间
该功能用于修改转发实例的心跳超时时间。当转发实例超过超时时间未收到心跳时,节点状态将变为UNKNOWN。
- 单击节点右侧操作列 “更多” 按钮,选择下拉菜单 “设置心跳超时时间” 菜单项,弹出设置心跳超时时间对话框。
- 设置转发实例心跳超时时间,单击 “确定” 按钮,完成操作。
删除节点
只有节点下线后才可以删除节点。
- 单击节点右侧操作列 “删除” 按钮,弹出删除确认对话框。
- 勾选”确定已经实际操作下线“后,单击 “确定” 按钮,删除节点。
查看节点详情
该功能用于查看节点的配置信息等。
- 在节点页面,单击节点名称项,进入节点详情页面。
- 详情页面顶部菜单项支持对节点进行管理操作。
- 查看以下信息。
- 基础信息:查看节点的云上ID、ID、名称、状态、域、项目、集群、主备、上一次心跳、可用区、心跳超时时间、部署机器、创建时间、更新时间、备注。
- 同步时间戳:表示数据库中负载均衡实例、监听、后端服务器组、后端服务器、转发策略、访问控制、证书等参数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前已经存在、完整的、可验证的数据写入部署机器。
- VRRP转发实例配置信息:包括通告间隔、网口、密码、抢占模式、优先级以及路由ID信息。
- HAProxy配置信息:查看HAProxy配置信息,包括线程数、开启日志、开启HTTP日志、开启Normal日志、开启TCP日志、以及配置模板信息。
- Telegraf(数据采集工具)配置信息:查看Telegraf配置信息,包括HAProxy上报间隔、数据库名称、地址、以及配置模板信息。
- KeepAlived配置信息:查看KeepAlived配置模板信息。
查看部署详情
该功能用于查看节点的上次部署输出的日志信息,用于部署失败时通过输出日志进行排错等。部署详情仅在部署节点后才会出现。
- 在节点详情页面,单击“部署详情”页签,进入部署详情页面。
- 查看节点的部署详情以及输出日志等。
- 支持重新执行或终止执行操作等。
查看操作日志
该功能用于查看节点相关操作的日志信息。
- 在节点详情页面,单击“操作日志”页签,进入操作日志页面。
- 加载更多日志:列表默认显示20条操作日志信息,如需查看更多操作日志,请单击 “加载更多” 按钮,获取更多日志信息。
- 查看日志详情:单击操作日志右侧操作列 “查看” 按钮,查看日志的详情信息。支持复制详情内容。
- 查看指定时间段的日志:如需查看某个时间段的操作日志,在列表右上方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中设置具体的日期,查询指定时间段的日志信息。
- 导出日志:目前仅支持导出本页显示的日志。单击右上角
图标,在弹出的导出数据对话框中,设置导出数据列,单击 “确定” 按钮,导出日志。
Feedback
Was this page helpful?
Glad to hear it! Please tell us how we can improve.
Sorry to hear that. Please tell us how we can improve.